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山西省壶关县绍良村:好日子像西红柿一样红

2023-09-28 22:50:13 来源:记者观察网

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28日电(唐科伟)进入秋季,山西省壶关县绍良村每天热闹得像个农贸交易市场。全村1100亩的旱地西红柿,一茬一茬成熟上市,口感甜、个头大、品相好,引得洽谈客商纷至沓来,收购车辆停满村里村外。田间里、地头边,村民们正抓紧采摘、分拣、贴标、装箱,忙碌着将一个个“金疙瘩”送走变现。

据绍良村党支部书记董锋兵介绍,该村现有7000平方米连栋育苗大棚一座,春秋大棚630余座,温室大棚31座,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800余亩;全自动化西红柿深加工设备生产线一条,年生产西红柿酱200多万瓶;有4个种植专业合作社,30个种植大户,用工高峰期可转移劳动力1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,全村旱地西红柿基本实现“产、加、销”一体化、产业化发展,绍良村荣获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荣誉称号。如今,村民们的好日子像西红柿一样红。

旱地也能长出“太阳味”的西红柿

“壶关县地处太行山区,历史上被称为‘干壶’。”说起当地的自然条件,董锋兵很是无奈,“县志中也有‘掘地三千尺犹不及泉’的记载,村里老人说,最干旱的时候,狼和羊都围着拉水车抢水吃。”

多年来,因为土地干旱,庄稼收成不好,为了维持生计,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,捎带种点玉米。“种地加打工,大部分村民每年每户收入在4万元左右。”董锋兵回忆,2020年以前,全村610户人家,贫困户就占了四成,有250户。

村民们微薄的收入让土生土长的绍良人栗交忠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他早年在外做服装生意,小有成就,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家乡的父老乡亲。“年轻人都往外跑,村里剩下的老年人又没有创收能力,经济也搞不上去。我们有点能力的人,有责任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。”

2008年,栗交忠去山东考察,带回了发展蔬菜种植的商机。2009年,村“两委”召集村民几番商议,考虑到壶关县光照时间长、无霜期长、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,最终决定选育旱地西红柿,实现经济发展。

刚开始,对于新引进的西红柿,很多村民有顾虑,不敢放开手脚尝试。“我理解大家的感受。作为引进人,我先种,给大家开个好头!”栗交忠率先示范,试种了31亩旱地西红柿。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的气候,他的西红柿大棚用上了节水喷灌设备,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可节水80%以上。

小小西红柿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

“没想到旱地西红柿能带来这么多收益!明年我也要种!”第一个收获季,栗交忠的“试验田”每亩将近1万元的收益让不少村民跃跃欲试。第二年,他成功吸引了3户村民一块种植。在接下来的4年里,陆续有十几户村民加入了种植“大军”。现在全村种植旱地西红柿的有28户,每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。

 小小的西红柿让很多贫困户看到了出路,闫国兵就是其中之一。“当时,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,还有两个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照顾,全家6口人就靠我一个人打工生活,一年累死累活也就能挣4万多元。”闫国兵说,“自从加入合作社,种上旱地西红柿,日子就过得没那么紧巴了,第一年的纯收入就达到11万元,这几年收成好的时候,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。”

 如今,闫国兵家的砖头小平房变成了带院小二楼,院子里也停上了崭新的小汽车。在绍良村,像闫国兵一家的人还有很多。村民除了自己参与种植,还能通过流转土地,参加务工等形式,得到相应的分红或者收入。“比如,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,每天都能获得80元到150元不等的收入。”董锋兵说。

年轻人逐渐回村,助力品牌打造

村民收入增加,村子发展越来越好,很快,绍良村就掀起了一股“返乡潮”。30多岁的马晋飞就是其中之一。“小马原来在外地做工程建设,看到种植旱地西红柿的好前景,主动回村帮助大家跑销路。”董锋兵介绍,除了马晋飞,还有张计兰、郭志斌、杨孝玉等“80后”,他们直接参与旱地西红柿种植,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,有的人年收入达到了百万元。

随着回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 绍良村旱地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也由最初的30余亩,达到了如今1100亩以上。大家群策群力,有了更多的想法。2022年,村里开办了西红柿酱工厂。董锋兵说,“现在各种饮料很受年轻人喜爱,如果把西红柿做成饮料,附加值很大,于是大伙就提议,我们可以加工西红柿饮料。目前,这个项目已经落地。如果顺利,预计今年底,西红柿饮料厂就能建成投产!”

随着旱地西红柿越种越“红火”,近几年,种植大户们纷纷注册了自己的品牌,经营起网店,开通了直播,实现了线上售卖。2021年,48元一盒的“栗晋柿”高品质西红柿,在网络上卖了1万多单。“现在,我们的西红柿供不应求,除在当地畅销外,还远销至河南、山东、河北以及省内各大超市。下一步,村里计划建设个西红柿纸箱厂,满足种植户所需。”

【责任编辑:范蓉】